播放记录

《唐人街探案2》破29亿 推理名词你看懂了吗

时间:2022-04-09 03:59:36阅读:4518
根据“洛卡德物质交换原理”推出“糖厂”最有可能是下一个作案地点由陈思诚编剧、执导,王宝强、刘昊然、肖央主演的电影《唐人街探案2》正在全国热映中,目前票房已突破29亿。与前作一样,除了密集的笑点,扎实的
  • 唐人街探案2

    全剧集

    2024微电影

    天使疗养院闹中取静,封闭如牢,收容的精神病患各色人等。深夜,林默逃无去处,被某人按在地上,对方拿着剪刀,猛插进他的鼻孔,四周响起欢呼喝彩…三天前。林默接到来自天…

根据“洛卡德物质互换道理”推出“糖厂”最有可能是下一个作案地点

由陈思诚编剧、执导,王宝强、刘昊然、肖央主演的电影《唐人街探案2》正在天下热映中,目前票房已突破29亿。与前作一样,除了密集的笑点,扎实的推理故事也让观众津津有味。电影中还时时时会涉及专业的推理名词,麦当劳三要素、洛卡德物质互换道理、曼哈顿计量法……都成了观众走出影院后要“补课”的内容。看完这篇文章就让你彻底弄懂《唐探2》的破案梗。

1、麦当劳三要素

薯条,可乐,汉堡?秦风说的“麦当劳三要素”实在是以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唐纳命名的“麦克唐纳三症状”。

他认为连环杀手通常有三种行为:尿床、纵火以及虐待动物。

尿床说明幼年缺乏关爱、容易受惊,虐待动物和纵火则是他们实现幻想的方式,以获得掌控的快感。

2、洛卡德物质互换道理

《唐探2》中,警方从三个犯罪现场提炼出配合物质:糖。这说明罪犯在犯罪前曾去糖厂进行踩点,从而推断出糖厂最有可能是下一个作案地点。运用的就是“洛卡德物质互换道理”。

这一理论最早是由20世纪初法国著名侦察学家爱德蒙·洛卡德提出,他认为犯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物质互换的过程。作案人只要实施犯罪行为,必然会在犯罪现场直接或间接地感化于被损害客体及周围环境,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遗留下痕迹。

这些痕迹,除了如手印、脚印、目击者等物理痕迹,还包孕心理和意识痕迹,肖央最后的破绽就在于此。

3、罪犯侧写

它也称为“犯罪心理画像”,是通过罪犯的行为方式,阐明他的念头、行为、心理特点,从而对他的体貌特征和活动征象进行描绘,是犯罪心理学中的一门作业。

在没有目击证人,物证也极其有限,所有信息聚集起来仍让警方的追捕行动像大海捞针的时候,罪犯侧写可以派上大用场。

《唐探2》中刘承羽饰演的女警察就是罪犯侧写专家,在最初的侧写中,她对于嫌疑人的描述都是正确的,只是遇到真凶时她没有察觉而已。

4、曼哈顿计量法

秦风通过“曼哈顿计量法”锁定了嫌疑人宋义的居住地。

该计量法实在是一种数学建模。

将案发明场所在地的x轴和y轴坐标带入公式,并进一步推算出嫌疑人居处所在地的概率。概率最高点连成的区域就是连环杀人犯居住可能性最高的地方。

要将这个推算过程跃然于立体画面并不是件容易的事。影片中秦风在脑内构建曼哈顿地图,把整个城市当成沙盘积木,随时可以手动剔除缩小范围,直至锁定区域,可以说是很直观地展现了这个过程。

5、奎因手稿

秦风一到纽约便说要去看的“奎因手稿”,实在说的是埃勒里·奎因,他是美国推理小说代名词,被称为“逻辑之王”。

事实上,埃勒里·奎因有两重身份,一重身份是作者,一重身份是他们笔下的侦察。身为作者身份的奎因实在是两小我——表兄弟曼弗雷德·李和弗雷德里克·丹奈。《唐探2》中,名侦察大赛里有一对双胞胎,或许是陈思诚致敬埃勒里·奎因埋下的梗。

值得一提的是,《唐探1》中秦风口中的“暹罗连体人”,也出自他的小说《暹罗连体人之谜》。看来导演本人是奎因的死忠粉无疑了。

6、百分之八十的凶手会回到犯罪现场

根据这条定律,《唐探2》开头将连环杀人案线索指向了肖央,因为他曾出现在两个凶案现场。

但更多的研究显示,作案后回不回犯罪现场,得看罪犯是甚么人。

如果犯罪嫌疑人是有预谋的,有强烈的犯案念头,并当他认为整个犯罪过程完美得如同一件艺术品时,他会以一种炫耀的高姿态出现在现场。同时重返现场回味作案过程,犯罪嫌疑人可能会再次享有虐杀的快感。也有惯犯抱着学习的心态回到现场,领会案子的进展,从中吸取经验教训,以便下次更缜密地作案。

电影《唐人街探案2》自大年初一上映后,凭仗优质口碑带动票房一起逆袭,目前领跑春节档,仍在天下热映中。

由曼哈顿计量法推算出“凶手”的地位

相关资讯

评论

  • 评论加载中...

首页

电视剧

返回顶部

电影

会员中心